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教授今日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对用于在体液和活细胞中检测癌症标志物的DNA纳米机器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在癌症的早期对分子生物标志物进行识别检测有望显著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DNA纳米机器是一...
2020年12月18日,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单细胞工程研究所举办首次联合组会,来自研究所4个课题组29余人参加此次交流会议。本次联合组会在高精尖创新中心窦店基地召开,并在腾讯会议线上交流。 会议开始,常凌乾教授介绍了研究所创办...
2020年11月20日下午16:0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高精尖创新中心,单细胞工程研究所学术报告在2号楼东侧报告厅举行。本次报告同时进行云直播,报告主题为Paper-based analytical chips and h...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持续增加,我国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面对广泛场景,如机场、车站、社区医院、乡村卫生站、居家自测等环境下,快速、精准、便携式和低成本的新冠病毒和其他病原体检测预警平台,具有重要的时效性和重大意义。 近日...
医用高分子材料按照用途,可分为心血管系统、软组织及硬组织等修复材料等。这些材料除应满足一般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外,还必须具有足够好的生物相容性,例如,用于心血管系统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应当着重要求其抗凝血性好,不破坏红细胞、血小板,不改变血液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应用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2020年3月27日,科技成果直通车“抗疫专场”线上对接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办,中国技术交易所承办,上海迈坦信息...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科技是重要支撑,科研工作者是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部属高校在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关心关爱师生员工、全力保障教育教学的同时,第一时间组织科研力量...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快速增长的大量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而现有的检测试剂盒和检测仪器储备严重不足,同时在患者检测‘假阴性’特异性较差。如何设计和制备快速、低成本、简易适用的患者核酸检测芯片,进一步提升准确率和‘...
电穿孔作为一种简单的基因递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免疫疗法和基因编辑等领域1。与其他物理递送方法相比,电穿孔可以轻松实现在单细胞水平上的转染2。传统电穿孔方法通常需要对细胞施加高电压(>100V),对细胞活性影响非常大,并且分子递送...
细胞膜中存在着数千种不同的磷脂分子和蛋白,它可选择性通过不同的分子并介导各种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细胞内外间物质与信号的交换与传递。细胞膜的这些生物学功能与其中的磷脂、蛋白的动力学紧密相关。因此,前期大量的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关注与模型细胞膜中磷...